1  

 

從個人歷練10多年禮賓與國際禮儀工作以來,幾乎天天都是在「槍林彈雨」的實戰工作中奮戰,從經驗中成長,也從錯誤中學習,長久以來點點滴滴,看盡文武百官、社會賢達、各界碩彥,以及國內外重量級貴賓,各種正式典禮與禮賓場合經歷不知凡幾,擔任辦理會議、宴會與國際接見等專案任務,也多的數不清,近一年來才開始將心得與實務經驗以演講方式,與各界團體與學校社團傳授與分享。對於「演講」這種口語傳播方式,其實對於擔任「傳授者」角色的演講者來說,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因為邀請單位對受邀演講者,常常抱持著相當高的期待,一方面講授者大都是在某領域有著相當深厚的資歷與寶貴經驗,蘊於內後才能形於外,聆聽者莫不翹首以盼,希望在短短的時間內,能獲得講演者寶貴心得與智慧的結晶。

 

就是因為「演講」具有「短時間」、「目的性」的特質,所以一個「稱職」的演講者,基本上必須把握「對題」、「精簡」與「準時」的要求,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演說者接受邀訪後,第一想瞭解的就是:我演講的對象是誰(Who)?(註1)先詢問與弄清楚訴求對象的背景、程度、年齡層等等的資料,才能決定演講的範疇與內容(What),一方面聽眾感興趣,也容易吸收,所以發表「演講」比一段時間的「授課課程」,更具挑戰性,不像「學期制」或「課程制」方式可以有時間慢慢講述內容。專業內容的「演講」往往有著「快速反應」與「精準打擊」的特性,讓聽眾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啟發,以及接受到明晰易懂的資訊。想想看,演講者若有一身的武藝,在短短2小時不到的時間中發表傳授,往往比演說內容的準備更花心思。也就是說,如何講授(How)比講些什麼(What)更需要花精神與掌握一些技巧。在開始受邀演講的初期,自己往往想把一身功力全加諸聽眾身上,猶如把多年的心得精燉熬練成一盅雞精,希望聽眾能在知識領域中快速得到滋補,往往在時間上會覺得不夠用。但在實際上,聽眾們也不見得有這個腸胃來消化高營養的內容哩!後來才體會與調整自己講演的方式,要講的話,其實是永遠講不完的,因此對於自己從事專業知識方面的演講而言,「精準打擊」變成一項重要的原則,我會根據聽眾的構成與希求,再慎選演講的題目,求精不貪多,說原則重啟發,而且一定要留下聽眾提問的時間做雙向交流,如果有人問我在演講中最重要的時段為何,我會回答是問題發問與回答時間,這往往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因為聽眾發問才有回饋,往往在雙方激盪交流中,所有人才能獲得最多的收穫。

 

2  

 

 

我為人演講,也喜歡聽人演講,原因是每個演講者除了專業知識與心得分享之外,更值得觀察個人獨特的風格,假如能掌握聽眾的情緒、帶動眾人的思考,讓聽者有所收獲,那便是從「稱職」中提升為「成功」的演講者,這也是我不斷觀摩學習的原始初衷,也是我期許自己達成的目標。

 

 

 

上星期在偶然的機會下,單位提供一位退休大使演講「國際禮儀」2小時課程,基於這位大使近年來講授禮儀課程,在外交部的安排下顯得大名鼎鼎,而且場次頗多,心想終於有機會親炙聆聽,當然不是對內容有興趣,而是想看看這位前輩在口語表達與技巧上,想必一定有著過人的長處,如果能學習一些演講技巧,必能使我的演說功力更上一層樓。當天剛走下計程車時,到達仁愛路圓環附近一棟商業大樓的演講廳,心理仍舊撥著這個如意算盤。

 

 

 

在偌大的演講廳中,前方的投影布幕裡秀著大使豐富的禮賓與駐外資歷,而表定時間開始數分鐘後,一位看似阿公級的人士步上講台,一開始的開場白便表示,其實他的心思還留在家中,原因是前來演講之前,正是股市開盤正緊張之時,這兩天的下跌,帳面上已虧損了數十萬元,沒想到講題還沒開始,便讓人面面相覷。之後,大概花了20多分鐘聊起他退休前的精彩外交官生活,還提到職業生涯開始不久便賺到台北市的一棟房子,接著抱怨2小時的時間講不完「食」的禮儀,再來便是自豪全國已演講了一千餘場,隨後跟題目有關的,大概提及西餐餐具如何使用、什麼是大禮服、晚禮服等等傳統國際禮儀中的內容,為什麼說演講內容「傳統」呢?因為論述的課程內容,主要還是西方用餐禮儀的那一套,國人鮮少接觸的white tie,black tie等等的內容其實已經不太實用,頂多當成額外的外交禮儀常識,長長知識而已。在講課過程中,投影布幔上還是停留在唯一的一張「學經歷」的畫面中,整場只剩主講者的一張嘴侃侃而談。當然,經驗豐富的演講者,是可以信手拈來,功力深厚的話便可以我口說我心,近年來有人提倡「裸教」授課方式(不是光著身子教學喔),的確有它的理由存在,好處是把聽眾注目的焦點,重新投注在講授者身上。但是我認為,採取這種演講方式,必須是主題性質所許可的,譬如分享演說者自己的心路歷程、奮鬥過程、成功經驗或者是心得感想,是屬於較為感性的演說,講台上可以不用投影聲光設備,頂多一兩張照片即可,這種成功演講的知名範例,像是蘋果電腦的創辦者賈伯斯(Steve Jobs),或者是「最後一堂課」的演講者Randy Pausch教授,由本身的表情、肢體表現以及語言表達,讓聽眾不自覺的融入演講人所營造的情境,心情也跟著或喜或悲。但是,如果發表演講的內容是屬於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或者是工作經驗的分享,免不了需要一些簡要的條綱、圖片,甚至是整理的圖表來表達,讓聽演講者一目了然,不需要憑空想像一些情境,否則,情況不嚴重的話,觀眾頂多聽起來吃力而已。嚴重的話,台下聽眾根本不知道演說者在說些什麼。因此,這種屬於’Know How’性質的演講,演說者一定要事前詳細準備相關資料表達給聽眾,現場佐以簡明易懂、甚至易記的方式說明,最好用圖片或照片呈現,加上親身經驗上的一些小故事,甚至是奇聞軼事,加深聽眾的印象,讓參加演講會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收穫,這便是演講者的「神聖」責任,不然人家花了至少2小時的時間來聽演講,所聽的東西已經是過時(例如座位排列方式,表現出的居然是男女不平權)、零碎(跳躍式)、不實用(初學者要知道男士大禮服與小禮服怎麼穿,英文名稱有幾種)的內容,這樣怎麼對得起一雙雙張著仰望眼神的聽眾呢?即便是頂著金字招牌庇蔭下的名聲,做過數不清的演講會,可別忘了聽眾對象幾乎每場不同,程度與需求更是相差很大,一綱一本走天下,講多了還不經意(還是刻意?)的油滑了起來。尊重聽講者是基本的禮貌,學習「禮儀」最終還是要從誠心出發再形於外,「禮儀」才有價值,因為「禮儀」只是一種「形式」。如果聽眾很明顯的感覺到演說者高高在上的態度,這場演講不論內容如何,不就連一點點的說服力都沒有了嗎? 

 

 

看來聽這一場演講,居然可以激發自己一些警醒與深刻思考,也算是一種收獲吧!

 

 

 

 

(註1)至於時間(When)、場所場合(Where),以及演講方式(How),

 

另外牽涉到簡報專案管理的論述,請參閱個人著作「公商務活動專案與禮賓工作實務」一書。

tt2P2wiKsvT1yZCAZX9y5waS8tUz.e469kj7EeLKALI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禮賓禮儀會客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