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EW3DHCpCmTE_Rr46JeXw  

 

談「行業稱謂」話語權的「先佔」與「借用」  

    作者個人在前面的文章,曾經討論過行業與個人形象的塑造與管理,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只會想到「服裝禮儀」上的建立而已。其實,還有更重要的面向,是一般人所沒有注意到的,我甚至覺得要比「服裝外表形象」還要重要,就是「行業名稱話語權」的掌握與建立。 

    再請各位讀者閱讀一次前面的文章:
稱謂禮儀~請稱「護士小姐」為「護理師」 
http://tw.myblog.yahoo.com/protocol-tw/article?mid=97&next=79&l=f&fid=13
此文提到護理界發起「正名」的運動,我本人也持正面看待,文章也獲得
許多讀友的回應。長久以來,護理界強調的「奉獻」精神,在民眾的心目
中,一直有著「白衣天使」的形象,相當的積極正面,為何還要在名稱稱
謂上爭取一些什麼?我認為對於「護理人員」的形象塑造,原先長久存在
的問題,不在於地位「低落」,問題出在地位「從屬」,與醫師相比,似
乎護理師(護士)地位形象是屬於醫師底下,位階存在著高低差異(藥劑
師也是有這問題,醫界藥界間的「醫藥分業」問題,不在此討論),已經
長時間烙印在民眾心中,因此,護理界終於注意到「稱謂」對於行業形象
塑造的重要性,我認為不止是高醫護理學院如此發起,應該是整個護理界
同時推動才是。重點在於,這是護理界重拾本來就應該屬於她(他)們的
稱謂,理所當然。請記得,「稱謂」就是一個人的「招牌」。相對於護理
界的人士對於「稱謂權」的覺醒,個人觀察到其他行業,對於整體職業形
象至關重大的「行業」或「職業」名稱之提昇,早就已經努力與經營多年
了,因為社會大眾對某種職業的「稱呼」,就是第一印象,也成為整體行
業的「招牌」,請看以下的分析:    

各位是不是在最近幾年,曾在媒體報導上,常常看過類似的標題: 

 

殯葬禮儀師  年薪破百萬
   這樣傳遞給各位什麼樣的訊息?一是古早俗稱為「土公仔」的殯葬從業人
員,現在稱為「禮儀師」;第二,年薪破百萬,就是高薪一族了嘛!儼然
成為新貴。若再仔細研究下去的話,「」給各位讀者什麼感覺?「專業
」、「層級較高」,對吧?「禮儀」呢?看到這兩字,心中聯想起「國際
禮儀」、「西裝筆挺」、「彬彬有禮」、「很有教養禮貌」等等的印象與
概念。好了,這兩部分結合起來,便成了「懂得禮儀」而且「西裝筆挺」
的高級專業人士,其中並沒有包含相關「殯儀」、「殯葬」等關鍵字。因
此,以往這個行業的「陰森晦氣」、「不修篇幅」與「難登大雅」等等的
負面形象全都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正式」、「衣著整齊」、「談吐不
俗」、「高素質人員」的形象。
 
而「禮儀師」的稱呼,怎麼來的?一方面殯葬從業人員正式納入證照檢核
制度後,人員素質的過濾就有了政府的認可與公信力,這便是「實質」形
象的改善(素質提昇),此歸類為「喪禮服務」職類乙、丙級技術士(學
科)檢定考試,根據《技術士技能檢定及發證辦法》的規定,年滿15歲或
國中畢業者,即可報考。所以實際上政府所辦的技能檢定考式,只是「士」
級,而並非更高一級的「師」級,而且稱為「喪禮服務技術士」,所以何
來「禮儀師」的稱呼呢?在國家專門技術的檢定考試中,乙級報考資格為
高中畢業,相當於普考等級,技術科別及格都稱為「」,而報考資格為
大專畢業,則相當於高考等級,技術類科及格才稱為「」,例如:律師
、會計師、社會工作師、不動產估價師等等。

 

此外,「禮儀工作」的面向十分廣泛,層次也各有不同,我個人對於相關

禮儀的分類如下:

 

1國際(涉外、外交)禮儀:國際禮儀採狹義解釋,特性為層級高、對外事務

          具嚴謹的儀式性。相關工作人員包括外交官、國際禮賓官、政府單位

          國際處與駐外人員等等。 

2、公務及商務禮儀。 

3、接待服務禮儀(專業工作與專業人員):宴會、會議、會談、展覽接待工作等等。

 

4民俗禮儀 

           (1)婚禮

           (2)喪禮

           (3)喜慶:賀壽等 

5、生活與社交禮儀:電話禮儀、乘車禮儀、網路禮儀、書信禮儀、求職面試儀、稱謂禮儀、餽贈禮儀等等。

 

依照以上的歸類,殯葬業的「身後禮儀」,只是屬於民俗禮儀其中的一種工作或是職業面向,千萬不可以混為一談,真正的禮儀工作人員,下 從禮儀 小姐、接待人員,上至國家禮賓官、外交官,工作項目與面向十分廣泛廣泛,層級高低亦多有不同,這是必須加以澄清與說明的。

 

因此,所稱為「禮儀師」的職業稱呼,應為業界「行業形象重塑工程」

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只要讓大家使用與稱呼久了,相沿成習也就理所當然

了!因而以至於現今國內大部分的人,都會以為所謂的「禮儀」工作,就

是從事「殯葬業」,這便是成功的達到「行業話語權」的先佔,只能說

是該行業近年來進行了很成功的「形象重建」,特別在日本電影「禮儀師

的樂章」在國內播映後,所獲得的廣大迴響(國內某禮殯業者還獨家贊

助),可見相關行業業者努力改變行業形象,連帶對此產業的觀感與想法

全然改變,同時也掌握了「禮儀」的「話語權」及「詮釋權」,這是非常

成功的案例!

 再舉兩個案例: 
一、「地政士
     地政士是什麼行業?早些年就叫「土地代書」,後來納入國家考試證照
     規範,而稱為「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再來經過修法,而成了「地政
」,而此行業就是從事土地登記專業代理業務,因此,之前的「土地
     登記專業代理人」反而還比較名符其實,或許因為業界與公會的努力,
      而有了「地政士」的名稱。大家或許不清楚「地政」是在幹什麼?其實
    「地政」專業範圍除了「土地登記」之外,還包括許多項目如「土地估價」
     、「不動產管理」、「都市計畫」、「土地測量」、「不動產稅務」等等
     科目與專業內容。因此,「地政」的名稱內涵遠遠超過「土地登記」的範
     疇,因此「地政士」的名稱實在是不符實際現況,但是,透過立法程序取
     得「職業名稱話語權」的優先取得,你不同意又能奈何?畢竟被稱作「地
     政士」總是好聽些,對大眾而言,在名稱上感覺簡潔又專業,對行業形象
     有加分的效果。
 
 二、「記帳士
 什麼是記帳士?就是原來的「報稅代理人」,職業名稱的改變是藉由行業公會
  積極以推動立法的方式「正名」,地政士與記帳士都是藉由立法途徑,確定地
  位與資格,先佔「職業話語權」,從而建立起專業與高等形象。
  
再談行業名稱的「借用」行為:
  至於職業行業名稱的「借用」,又是另外一種面向,心態上是以某種已經具
有相當良好形象的「職業」,借用於自己本身所從事的行業,用以「裝飾」甚
至是「掩飾」的作用,這種情況常常在報紙的社會新聞與徵人小廣告中出現,
各位讀者想到有什麼例子可以代表嗎?例如:
    「傳播妹」、「公關小姐
    不知道從事「大眾傳播」行業與「公共關係」的從業人員,您對此有何看
法呢?當然,這話題只是「行業話語權」的延伸議題,點到為止,就不多討論
了。
 
總而言之,行業形象的建立,我認為有以下的要點:
 
一、不要「見樹不見林」:一般商業的禮儀教學與職場人士,對於所謂
    「形象塑造」與「形象管理」的認知,對象常常僅侷限於「個人」
    ,範圍每每只談「服裝」、「化妝」與「儀態」。由以上實際的案
    例來研究,整體行業對於「稱謂話語權」的掌握,才是形象關鍵之
     所在!
 
    二、「稱謂禮儀」與「話語權」的自我覺醒:你自己不主張應有的「稱呼」
別人不可能「越俎代庖」為你抱不平,「護理師」的正名就是最佳
範例,必須要靠整體行業的自我覺醒與積極主張,才能重獲他人的尊重。
 
    三、行業團結性與組織性:上面所舉出的3個行業案例:「禮儀師」、「地
       政士」與「記帳士」,就是行業業者團結與公會積極運作的成功結果。
      「地政士」與「記帳士」是透過立法通過爭取到「名稱」,而「禮儀師」
       的名稱則是類似等同於法律上的「時效取得」效力的方式,長時間稱呼
       而普為大眾所接受,業界長時間努力於「正名」工程,毅力令人佩服,
       而終究有了成功的結果。 

不知道各位讀者所從事的行業,是不是也可能從本文的實際案例研究中
    ,獲得一些思考的機會而有所啟發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禮賓禮儀會客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