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ROTCNuwDR.2m8fCPJfyw  

 

從「拖鞋不入校園」談起~聊聊「國民禮儀教育」的一些課題

(作者:梁睿呈  知書也達禮~禮賓工作會客室 

 

    這幾天在報章媒體上有個新聞:

 

  穿拖鞋上課『失禮』逢甲嚴抓 有教授認「管太多」有學生響應『腳臭噁心』

2011/06/16 06:30 蘋果日報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16/143/2tepm.html

 

【鄭敏玲╱台中報導】天氣酷熱,大學生竟不准穿拖鞋進學校!台中逢甲大學每天早上由教官和義工在門口檢查學生的服裝儀容,被抓到穿拖鞋就要被「記名字」、記滿三次須上國民禮儀課。學生大反彈、上網抱怨:「很火大!逢甲要不要檢查手帕衛生紙?」但也有學生認為要尊重他人權益,「一堆人腳有味道都不自覺,很噁心。」校方強調,學校本來就應該傳授品德教育,不能放任不管。(下略)」

 

在這新聞報導之後,網路上掀起了一陣論戰,有的人認為學校管太多,相反地,有人認為學校有是一種公共場合,言行舉止穿著都應該有個基本的規範。相關聯的新聞,讓人不自覺的想起去年台大學生上課啃雞腿的爭議,這項到學校上課能不能穿拖鞋的話題,也是有一些關於「禮儀」的新聞事件。在性質上,這應該是屬於最基本的「國民生活禮儀」的範疇,到什麼地方該穿什麼,在什麼場合就該有怎麼樣的舉止。畢竟,「禮儀」牽涉到每個時代與環境的變化而有不同,作者曾經在20年前在某個機緣下,當過一學期的逢甲大學的研究生,那時候穿著拖鞋進校園上課的學生就已經不少,對從台北去念書的我來說,的確有一些不太適應。在早些年的社會環境來說,比較強調「集體意識」,在所謂禮俗的規範要求,的確比較嚴格一些(對有些人來說是保守),但時至今日,風尚已經走向光譜的另一端,比較強調個人的意識,問題就出現在這裡了:對於「個人意識」的表現,是否可以任意擴張?關鍵就在於「場合」與「份際」。

 

    對於「場合」來說,如果是在多人的公眾場合,怎麼穿著、行動與行為舉止,如果您會考慮到他人的感受,重要的是,你也會在意他人對你的「評價」,那麼這便是發自內心「尚禮」的開始。長久以來,因為作者個人工作的關係,常常發現國人對於「公眾生活」與「私人生活」常常弄不清楚「份際」,說明白一點,就是常常把私人生活與習慣,帶到公共場域之中,例如辦公室、參加宴會、會議或其他場合,這也是我個人在講授商務禮儀時,第一入門的觀念,就是幫助聽講者分清楚「社交禮儀」與「公商務禮儀」的分別。我想,穿拖鞋上課的學生也不只逢甲大學而已,相信許多他校的學生也會有過,當然,我絕對同意大學校園是一個自由活潑的環境,我也認為這個現象也不需要看的過於嚴重,學校在大門口記點糾正的原意是良善的,也是希望學生警覺這個穿著似乎不太得宜,但是,我個人認為學校作法就值得商榷了。既然學校是高等教育單位,就不需要用中學生的方式對待,違規記點加上強迫參加「禮儀課」!在這裡我就十分的不同意學校這種後續作法,一方面也要為「禮儀課」叫屈,因為上「禮儀課」可不能淪為像違反交通規則一樣,交通裁決所規定要上「交通安全」講習,您想想:被強迫上課,早已經是百般的不願意,講到一些禮儀「原則」與「共識」(請注意,禮儀不是法律與規定,沒有人強迫你非要這麼做!),既然不是發自內心、誠心誠意的想要吸收禮儀知識,進而改變自己的形象與風範,又怎麼會有學習效果呢?反倒是這麼一來,把「禮儀課程」污名化,而成為一種「陳腐」、「教條」以及「保守」的代名詞,這對於一些熱心推廣正確實用的禮儀教學者來說,不啻是將吾等的努力又打退回了好幾步,在目前商場上已經將「禮儀能力」列入「競爭力」的時代,您以為單純用「學歷」與「專業能力」,就可以成為成功的保證嗎?

 

    我個人常常與學校的老師與主管分享心得,推廣禮儀教育,要讓學生覺得「吸引」與「嚮往」,提供給學生們一種「選擇」,也就是激發學子們自我探索與發現自我:「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在別人眼中是如何的感受?」、「我要如何的行為舉止,在將來步入社會後,比別人多了什麼的力量?」,就像校園中的親善禮賓大使,就是一種吸引大學學子的「典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加入的,但凡此種種,對於教育培養者來說,就是一種正向的作法與積極的力量。因此,穿著拖鞋何需取締?如果我穿球鞋溜著滑板去上課,抓不抓呢?因為我覺得他根本是來玩耍的,只要心態漫不經心、毫不在乎他人的感受,社會人群關係的經緯規範對他而言,是毫無意義的,不同方式與種類的行為也一定層出不窮,又如何抓的完呢?

 

    其實,穿拖鞋上課並沒有一定的對與錯,報導中的教授說法,認為學生也是一種「職業」,而我認為學生不是「職業」(職業的定義主要是為了賺錢的),而是一種「身份」,而這種身份就尊重每一位同學為自己下一個定義,而他(或她)就會對於自我的形象作不同的塑造與要求。所以,學校與其花費人力、精神與物力做這吃力又不討好(反而討罵),施力方向又錯誤的的事情,還不如多設計一些企業參訪與講座,看看現實的工作場域需要怎麼樣的預備人才,聽聽職場主管們對於哪一些特質的人更為青睞,讓學子們從內心去思考、真心去自我改變與要求,他們會自己尋求進修與學習的資源,禮儀課也好、形象課也好,就我擔任禮儀講師的角度來說,希望的是這些求知若渴的聽講者(企業界與公部門尤其熱烈),對禮儀學的教學者來說,更是一種鼓舞而恨不得傾囊以授。

 

本部落格以前講述了許多的專業禮儀工作文章,或許很多稍有深度,各位讀者也不見得全都用的上,但是,基本的「國民禮儀」可是每一個人都要具備的,因為這是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氣質」與「涵養」。這篇文章純粹就一個禮儀知識教學者的角度來聊聊,沒有太多的深厚原理,只是借由從「拖鞋」談起,讓讀者們瞭解,「禮儀」這東西是讓你真心喜歡而自然親近的,可不是強迫你來而讓你心生畏懼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禮賓禮儀會客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