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Guayabera也很帥,不是嗎?
當「服裝禮儀」遇上「節能減碳」
近年來,全世界持續關注全球氣溫持續上升的問題,相關的議題就不斷成為世界各國政府與領袖所關注的焦點。因為,這牽涉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也影響到後代子孫的環境,與面對更嚴峻的環境挑戰,這就是所謂「世代正義」的問題。目前,所面臨的最迫切的課題,就是全球「海平面上升」。
還記得幾年前,美國前總統高爾(Al Gore)所主導拍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前陣子法國大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盧貝松之搶救地球(Home),再加上國內陳文茜女士監製台灣版「不願面對的真相」:《±2°C》紀錄片,讓所有的人不能不正視這個嚴重問題。而這個問題重點在於「碳」的排放量過於嚴重,不但是人類活動依靠石化能源造成這種結果,連牛隻牲畜放屁也是原因之一哩!
面對這種問題與困境,只能減緩傷害與嚴重性,如何「節能減碳」便成為全球性的最「夯」話題,真的是一點都不為過。
怎麼做呢?有人開始倡導多吃素、少開車、多爬樓梯少乘電梯,還有的冷氣空調限定攝氏26~28度不一,甚至還有單位不准開冷氣(前幾天新聞報導基隆某派出所就做麼做),「節能減碳」而且也成了國家的重要政策之一,定期來個節能成果大檢討,還要看看比去年同時期少了多少度,許多公家機關還以此當成績效,一片雷厲風行、上行下也效。各位讀者也可看看自己家中的電費單,有一欄還會告知你,閣下因為用電造成多少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不有所感覺與警覺?因為地球氣溫持續上升,你也有責任喔!
這個「節能減碳」的「風潮」,影響層面很廣,不但全面影響人類生活觀念與習慣的改變,甚至連「禮儀」的面向也深受影響。不但在「吃」的方面,開始強調利用在地食材,以減少所謂的「食物里程」(food mileage),現在連「服裝禮儀」,也開始有了新思維。
目前政府機關,在這兩年開始,倡導夏天不穿西裝,以及不打領帶,希望藉著舒適輕便穿著,冷氣溫度也不需要開的太低。這樣一來,傳統上認為男士穿西裝打領帶的穿著才是正式的觀念,在某些場合,勢必受到衝擊與挑戰,倒底是要「莊重正式」呢?還是「順應政策」?這個問題特別在公家機關特別明顯,因為各級政府人員的行為規範,是具有符合當今政策的含意與義務在的。
然而,不穿西裝外套、解掉領帶,對個人而言,當然樂得輕鬆舒爽,像作者自己在內,在台灣炎熱潮溼的環境下工作,長年來必須西裝筆挺,特別在七、八、九月的溽暑中工作,早已經揮汗如雨,又必須常常進出冷氣房與戶外之間,兩者溫差與濕度差異過大,經常造成頭痛現象,甚至是所謂的「中痧」,還必須採取「刮痧」的民俗療法來緩解。
在職場上,尤其在正式的場合,男士穿著「西服」當為首選,單純不易出錯,也為世界各國人士所一致採認的。然而所謂「西服」,本就是西方國家人士所穿著,再通行於世界的。問題就出在於,相較於女性,男性正式服裝的彈性相對較小,而且因為世界各地氣候、溫度、濕度等等差異極大,西裝對於某些區域的人士而言,會有其舒適性的考驗。當然,許多工作場合都已經有先進的空調系統,只要你不離開某個工作空間,即便在炎熱夏季,西裝還是穿的住的。然而,當公司或單位決定響應節能政策,並且採取相關的配套措施,此時,當「服裝禮儀」遇上了「節能減碳」,這兩方面可就有所拉鋸了。
好了,有人說:正式場合,仍應注意穿著禮儀,特別是拜訪客戶或是貴賓來訪,豈可因為「節能政策」而隨便,讓對方覺得不受尊重?
又有人認為:「節能減碳」,人人有責。從小處著眼,就從調高冷氣溫度,脫掉西裝卸下領帶開始吧!
上面兩派說法,當然各據立場,各有道理。誠然所謂「禮儀」者,是活的有機體,會隨著人類文化習俗政策調整而改變,目前所謂通行於世的「國際禮儀」,也是多個世紀前由皇室禮儀往民間下傳(或是下濾,filter down),與不斷演化而成為廣為現今人們普遍所接受的一套人際交往間的行為規範與共識,而且將來還會不斷的變化與演進。此外,所謂「禮儀」者,也不排除屬於各地特殊的禮儀或禮俗方式。再把焦點轉回來,當今「節能減碳」政策,勢必已衝擊原先的服裝穿著禮儀的認知與規範,在職場上的各位男士,您當如何自處因應呢?您的公司或單位,在這個節能觀念的趨勢下,是否有任何的作法來調整或規定呢?
簡單來說,在現實客觀的環境下,不論公司行號,特別是公家機關,已經將空調室溫上調以符合節能規定,甚至還限定某時段內才打開冷氣,純就個人舒適程度而言,勢必降低,穿著舒適,當然樂意配合。但是,是否所有場合都可如此?這就有討論的空間了。
顯而易見的是,我認為目前職場的「穿著禮儀」已經加入新的思維與觀念,西服適用於所有場合的情況已受到挑戰,至少目前與將來,在國內適用場合逐漸限縮在某些場合與接觸對象。在這裡,我必須引出另一個話題,因為談到「正式服裝」,尤其在國際間,男士真的只有西裝嗎?答案是否定的。請各位重新看前兩段提到的:「禮儀」不排除屬於各地特殊的禮儀或禮俗方式。在這個原則之下,實際表現在「服裝禮儀」上,最好的例子就是所謂的「國服」。
什麼是「國服」?所謂國服,就是各國所具有代表該國的特殊服裝,屬於該國的「正式服裝」。既然是該國的正式服裝,在國際外交的正式場合,也最能代表與凸顯其服裝的特色。因此,像是兩國或是多國外交的正式場合:簽署公報、締約、國際會議、軍禮校閱、國宴與國際會晤等等,在邀請函的服裝規定上(dress code),男士通常會註明深色西服或「國服」。
巴拿馬衫(Guayabera)
「國服」既然代表當國的特色,勢必考量到屬於當地的氣候特性,除了「正式」之外,多半也具有「舒適」的特性。例如,在中南美洲常穿的巴拿馬衫(Guayabera),就可算是正式服裝。作者在造訪巴拿馬時,就趁這難得的機會買了幾件,在當地正式的場合穿著,不用深色厚重的西裝外套,更不需打上領帶,許多人也是如此穿著。所以服裝的穿著正式與否,端看一般人的「共識」而定。
我國是否有國服?答案是:男性曾經有,女性現在也有,只是已經少見。
那是什麼服裝?答案是:男性是長袍馬褂,可以去看歷史檔案,一些民國六○年代以前的黨國大老,在國家慶典中就這麼穿。而女士則是「旗袍」,國宴中女士服裝都會註明是「長旗袍」或「晚禮服」。近年因應穿著禮儀簡化的趨勢,請柬還會或加上「或其他正式服裝」,而所謂「正式服裝」的衡量,就交由受邀賓客自行斟酌了。時至21世紀,早就沒有人穿長袍馬褂與長旗袍了,換句話說,
我國似乎也沒有發展出,甚至是由官方制定出一套可稱作「國服」的服裝,前幾年曾有政府單位結合文化界,試著設計與推展代表臺灣的穿著服飾,印象中服裝樣式有點像唐衫,記憶不是很深刻,後來終究不了了之。時至今日,西裝依舊是職場王道。
如果針對一般職場上的穿著禮儀,在現今「節能減碳」潮流下,該怎麼因應呢?日本政府曾經在5年前,推動一個簡化服儀的運動,這運動稱為「清涼時尚」(Cool Biz),由日本首相帶頭,提倡夏天不打領帶不穿西裝。但是,官方如此提倡,仍有不少日本上班族還是堅持在夏天穿著西裝、打領帶,認為只有西裝及領帶才符合上班族的穿著,不過不少企業都已經響應這個運動,可預見的未來,「穿著禮儀」因應時代的變遷與主客觀環境的變化,還在持續磨合與演進之中,這個題材,個人認為禮儀有以下的演化模式:
衝擊
↓
傳統與現況→問題產生→因應→妥協與磨合→產生共識→ 一致採行與遵守 → 回 饋
因此當所有人都產生一種「交疊共識」(Overlapping Consensus)之後,也認為應該一致採行與遵守,所謂「禮儀」的規範於焉產生。
針對以上的種種分析,我認為公司、單位或企業組織,在實務上應該明白訂出一套「原則」,讓所屬員工有所依循,大概建議的原則如下:
一、公司內部活動,包括一般事務處理、內部會議、員工集會等等,不論西裝或公司制服,夏季期間可以不穿外套與打領帶。目的是求其舒適,避免因燠熱而影響工作情緒與效率。
二、代表公司對外的活動:包括拜訪客戶與洽商業務、參加正式典禮、有外國賓客場合,還是以「尊重」、「禮貌」為優先,西服外套與領帶還是不要少。
三、禮賓接待人員:其工作「禮儀性」很強,通常原則是服裝穿著一定要比被接待者隆重與正式,才符合禮儀。
四、有外界單位參加的會議,會議開始時,主席可以請與會者一起脫下西裝外套,為與會者著想也不失禮儀。
當傳統的「服裝禮儀」遇上「節能趨勢」,「禮儀DNA」也要開始變化了,您準備好了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