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LINE請假,到底可不可以?
以職場溝通的觀點談談
(禮賓工作會客室 )
這幾天頃見網路上有關職場文章討論到一個時興議題:用Line請假,到底可不可以?其實,本部落格專欄就曾經寫過一篇「職場倫理與通訊禮儀~從使用新型態的通訊軟體溝通談起」專論:
http://benny881112.pixnet.net/blog/post/240185837
文中已就「溝通的要點」簡要說明,不只是現今職場溝通能不能用「LINE」,也包括簡訊facebook的即時通等app相關軟體,也成為電子傳訊平台,尤其「LINE」的使用更成為當今職場人士非常依「賴」(LINE)的重要角色,在商務公事上的交辦與群組會議的進行,儼然成為虛擬會議室。然而,為何至今對於員工請假能不能藉著「LINE」給主管為之,仍成為討論與爭執的議題?我個人曾在某場的演講中,分享職場溝通的技巧,就曾就LINE用在請假上的問題,就禮儀學的角度提出分享與看法,沒想到引起許多人的回應,贊成者有之(絕大部分為主管),有意見者有之。如果透過網路查詢討論文章,有從質疑資方與主管心態的角度論述者(用Line請假有甚麼不對?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5955/1059665),有主要從職場倫理的觀點討論(用Line請假被主管白眼?因為你漏做了一件事...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6456&pnumber=,此文我較為贊同),也有僅就法律層面自保權益面向簡述(用Line請假,到底可不可以?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for-young/%E7%94%A8line%E8%AB%8B%E5%81%87%EF%BC%8C%E5%88%B0%E5%BA%95%E5%8F%AF%E4%B8%8D%E5%8F%AF%E4%BB%A5-082501876.html)。
先就我個人的觀點先來評論一下以上篇3專文:文一似乎過於引導於「勞vs.資」與「主管vs.員工」對立的論述、文二的立論我頗為贊同,然而從所謂的「職場倫理」一詞,在現今的職場,往往會被賦予「權威式」從屬關係的意象,而有著負面的感覺,如果要帶領年輕世代的同仁,純以「職場倫理」為理由,能否說服?以個人身為主管的實際經驗來看,恐怕未必能如此;而文三的討論雙方的關係,已降至保護權益留下佐證的層次,想必彼此關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了。那麼,用LINE請假,到底可不可以?我們該怎麼持平用對等的角度看待雙方的觀點?
其實,面對現今新通訊平台的新起與廣泛使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早已跳脫傳統電話、簡訊等方式,現在流行LINE的使用,或許不久的將來,可能又有新的電子通訊平台取而代之,而職場上員工與主管的互動,又何止是要求請假而已?因此,能不能以LINE請假,只是突顯出雙方的「認知」與「溝通」上,存在著明顯的落差,在這裡要把問題本質釐清,恐怕就不能單純把「職場倫理」一句話來當成解釋理由,尤其是對於年輕的職場新世代而言,實際上也無法讓他們理解與接受。因此,在雙方的「認知」方面,究竟是把「LINE」這個平台當成如何的角色與地位?是「留言板」式的留話與知會性質?還是希望能在這平台上能「相互對話」?站在主管的立場而言(至少我也跟許多主管交流這議題),他們很不能忍受的,便是在LINE上收到留言說要臨時請假,就以為「已善盡告知義務」的心態,人就消失不回應,一副「我已經跟你講了」的思維,殊不知主管是否確定已連上網路?能否確定即時收到你的訊息?又有許多主管想進一步向請假人表達關心,以及瞭解請假前業務當日接續進行的工作狀況,期待雙方能對上話也不可得,須知身為主管者,總是背負著團隊的責任與調度人力的職責;我發現,特別是一些員工自認有把握而臨時請的假,像是病假、生理假等等,更容易留個言就不會留意後續狀況,因為照道理與往例,基於「基本人權」而言,似乎覺得主管非准不可,但是,說實在話,大多數做主管的還是會在乎那麼些基本的尊重,只要做部屬的不論請何種假,留個形式上可讓上司同意的空間與餘地,或許雙方「感受」的差距就不會這麼大。因此,類似像LINE的對話平台,只是眾多可供選擇的一種溝通工具而已,問題核心在哪裡?
職場中的「易位原則」
個人強調在「禮儀學」上很重要的「易位原則」,運用在職場上的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如果上司部屬相互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一下,更重要的是:對方在意的是什麼?或許當員工的會認為,臨時請假直接打電話怕打擾到主管,那麼,傳簡訊或使用LINE的方式先行知會,接下來的動作就很關鍵了!可別就此失去聯繫,如果上司沒有回應,建議你覺得主管方便時儘快打電話再次確定,電話不通或沒接,就請辦公室同仁轉達你有來電因要事無法到班,窮盡方法告知主管,也請他回電確定,相信也已經盡了你的努力與尊重主管的考量。再換個立場,當主管的你,當收到所屬同仁的簡訊或LINE訊息請假,是不是也能回個簡訊或回應,讓下屬休假能休的安安心心?尤其在LINE上讓下屬看到「已讀」卻久久不回,當主管的准駁與否要嘛乾脆一點,「已讀不回」讓同仁一顆心懸著,領導管理其實不需要讓人覺得英明,但至少不要讓人感到少了一份最起碼作主管的格調。
「表達」與「溝通」是不一樣的層次
談到「人際溝通」,不論是家庭裡夫妻間與親子關係,或在職場裡的應對進退,用很簡單卻很實際的兩大面向,完成「溝通」的過程,必須包括「表達」與「回應」兩大部分,當你想傳達一份訊息,期盼達到某種目的,你所表達的對象就是訊息的接受方,在完整的溝通流程中,必須確保接收方對於訊息正確完整的吸收,接下來便是接受方的回應(response),一來一往才為溝通的進行,如果彼此多次的表達與回應,便是成為不斷溝通的流程迴圈。我們把這簡單的溝通模型套在職場上對LINE的應用,你覺得向主管請假只是一種「表達」,還是應該完成彼此間的「溝通」?
給部屬的思考:「當責」的職場態度
什麼是當責(accountability)? 什麼是負責(responsibility)?
根據「當責」一書作者張文隆的定義,簡單來講,「當責」是執行任務並交出成果,定義上比「負責」 追求更進一步的自主感、責任感與成就感。就專案管理的觀念,就是總負責人盱衡全局,以完成結果為導向。在職場上的人際溝通上,我認為何嘗不是如此?在工作場域,一般人總認為某件交代的工作已做了、已傳達了、已通知了、已交出了,卻不再追蹤後續結果。就個人擔任主管許久的經驗來看,察覺許多職場工作者缺乏了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工作態度,而且包括一些有能力很不錯的人,可惜的是,在他受指定分派的工作中,表現優良,卻只限於其所被分配的業務裡才是如此,你不能說他不負責(在他的份內工作中,的確是非常負責),只是業務區分的清清楚楚、非黑即白,而對於工作流程上下游區段的計較,也是如此的涇渭分明。再把這「當責」觀念引於職場的溝通上,我就舉某位與我共事有「當責」觀念的工作者為例,同樣是用簡訊或LINE請假,傳訊或留言上不僅是表達請假希望,把原因與預計工作的進度與代理人員的託付,都表達的清清楚楚,如此的職場態度,令人十分欣賞,哪個主管有不准假的道理?妥善運用通訊平台亦可積極展現「當責」精神,其利弊得失,端看彼此如何運用與展現信任而已。
主管須為之的修煉:「敏感」與「鈍感」間的平衡
電子溝通平台在商務上的廣泛使用,已經是事實了,便利與多功能性也已經備受職場人士依賴,做為一位主管,也儘量採用多一種溝通上的數位工具,個人以前手機在上班後為了節省網路傳輸流量,就關閉網路,下班才開啟,如果用LINE我無法馬上收到訊息,但是同仁們已經十分仰「賴」(LINE)我也就隨時通上網路接受訊息了,也要求自己能在收到留話後,不論是請假還是其他事情,不管是簡訊還是”LINE”給我,都一定儘快回應,文字也好,貼圖也好,不但能成功的相互溝通,彼此的距離也拉近許多。「溝通」是相互理解與體諒,在當今的職場管理上(個人比較喜歡用領導,沒有人喜歡被管,主管的本質是「引領」與「導向」,故稱領導),再用「權威」的方式,或許結果是對的、道理是正確的,但就類似「員工可不可以用LINE請假」的議題仍會層出不窮,說穿了倒不是對誰故意不尊重,原因就在於雙方表達方式與認知有相當差距。作者本人提供當主管的經驗提供參考,早些年自己還在當部屬時,所受的大多是權威式(甚至是威權式)管理,以上之命令而下屬遵從,少有商量餘地。而等自己當了主管,才發現若將以前所受的管理方式加諸於職場新世代,恐怕受到的反彈會不小,要他們配合當然辦的到,只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狀況下,效果不見的如預期,久了之後,徒然得了一個「機車主管」的封號;個人曾經規定同仁早上進辦公室要跟大家大聲說早,下班要說聲:下班了,大家再見。一段時間之後,就有人恢復了「沈默是金」的本色;另外像是主管長官到你座位旁,好歹站起身來,表達作為部屬最起碼的尊重,有同仁就是身重千萬斤,就是不站起來;我對這些行為原本也覺得很生氣,職場禮儀與職場倫理都曾多次提醒過,自己也受邀演講職場禮儀,為何反倒自己帶領的同仁就是沒做到?我自己也著實感到慚愧,理論與實務實踐上為何有此落差?難道是世代思維上的差距所造成的?所謂「職場倫理」在年輕同仁的眼裡,是否只是「職場權威」的代名詞?於是乎,我也自身反省了一些溝通上的實際問題,與其等著同仁跟主管問好,不妨主管主動向部屬問候,這種「期望他人做到,不妨先從自己做到」的思考態度與付諸實行的行為模式,果然還滿有效的,會由此跟著正向改變行為者,實際上居多數,至於少數依舊故我者,我不會再要求他,也無須再為此動了肝火,職場之路若無自覺,只能好自為之。
在此,也想跟許多主管們分享一個自覺蠻受用的領導心得。
日本知名作家渡邊純一在著作「鈍感力」中,認為在人際關係方面,最為重要的,就是存在「鈍感力」。例如,當受到批評,或朋友之間意見不和,還有與他人之間產生矛盾時,不要因為一些瑣碎小事傷神,應以從容淡定的態度面對。想一想,職場管理之路何嘗不是如此?能當上主管者,哪個不是精明能幹,凡事謹慎?尤其對人際之間氛圍的些微變化與處世的高度敏感,大部分的主管都有他熟悉練達之處,但是長久之後,理事精細的態度,又常常運用在人際與領導管理上,或許下屬的一些行為,會挑起精明主管的敏感神經,無怪乎常造成上司不高興,而部屬還不明就裡的狀況,身為主管的你,是否也會為了類似這些我們稱之為「狀況外」、「白目」的行為而生氣苦惱?
‧主管的自我救贖之路
個人身為基層主管,也曾為了領導管理與績效成果而努力,但一路走來,也非盡如己意,當領悟了一些職場的領導哲學後,學著放低姿態、少說多觀察,不再微控管理(micro management),理事依舊全神貫注,但人際處世就不用繃緊了敏感神經,刻意保持「鈍感」,至於部屬用LINE請假是否對上司不禮貌、不尊重,說穿了,都是表象,深藏在職場上下關係中沒有明講的,是彼此間早已沒有了互信,不是嗎?
最後,我的結論是:用LINE請假,沒有什麼不對。
沒有完成溝通的單方面表達,以及相互少了一份體諒心與基本的互信,這才是造成此誤會原因之所在。
留言列表